“摩都”如何再“追风”
“欢迎骑士回家”——近日,重庆“城市封面”江北嘴十联屏向全国亮出“英雄帖”,刷爆了摩友们的朋友圈。
▲9月15日,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在渝开幕。记者 王全超 摄/新华社
到重庆参加摩博会,已经成为无数摩友心目中的“朝圣之旅”。
新车亮相,让人一饱前沿科技和未来座驾的眼福;“C弯出道”,与爱车一起走一场万众瞩目的“红地毯”;滨江骑行,感受“摩都”惬意的夜景与晚风……每年摩博会期间,围绕摩托车这一主角,重庆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。
“骑士”在这里看见理想。在年轻群体中,正兴起一股“摩托车”热潮,个性与自由是他们的生活信条。
摩博会就好比一个“理想国”,全国各地的“骑士”纷纷来到重庆这座摩托车友好城市,结识志同道合的摩友,感受骑行的乐趣,尽情享受理想的生活方式。“骑士回家”,已然成为摩博会的精神共识。
企业在这里看清方向。摩博会不仅是车企间的“华山论剑”,也是车企与用户的“破圈”互动。本届摩博会上,首次亮相的摩托新品便超过50款,谁能从中脱颖而出,还有待时间和用户的检验。
“让用户参与造车。”在力帆派方产品经理姜思彬看来,“百闻不如一见”,通过直接了解用户的需求,用户当场感受当场反馈,为下一步的产品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。
产业从这里看向未来。正如同步举行的本届中国摩托车重庆论坛的主题——“变革时代的机遇与挑战”,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、难点、焦点,行业“大佬”齐聚一堂,为中国摩托车产业凝聚发展智慧。
未来的声音就从这里发出。中国摩托车商会常务副会长李彬在论坛上指出,近几年,中国摩托车行业通过转型升级,抓住了行业“个性化”“大排量化”的发展趋势。而智能化,则将是摩托车行业下一个趋势。
▲观众在摩博会上试驾。记者 王全超 摄/新华社
摩博会在重庆已经举办了21届。为什么是重庆?
重庆的过去,一直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辉煌注脚;重庆的现在,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摩托文化新高地。摩托车所代表的文化特质、生活方式,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性格。
车轮承载的,是火热的生活。爬坡上坎、穿街过巷,这是重庆人的生活日常。在“8D魔幻”城市里,灵活便捷的摩托车成了与山城最为默契的出行帮手、生活工具。
不少重庆人,都有着儿时坐摩托车,靠在父亲后背上的记忆。一个个家庭,也在车轮的转动中成长起来。直到今天,重庆依旧是全国为数不多不“禁摩”的大城市,也是对摩托车最友好的城市之一。
油门加速的,是干事创业的梦想。一部重庆摩托车产业发展史,也是半部重庆制造业发展史。从无到有、从有到强,重庆以摩托产业为带动,为城市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,点燃了无数个创业者的梦想。
1979年,位于沙坪坝区双碑的嘉陵厂,制造出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——CJ50。从此,建设、望江、宗申、力帆、隆鑫等品牌竞相崛起。统计显示,高峰期时,重庆摩托车整车年产销达到1000余万台,产值约1700亿元,一度占据国内市场40%以上的份额。一时间,重庆“摩帮”闻名天下,重庆“摩托之都”的称号也不胫而走。
发动机燃烧的,是时代的“骑士精神”。对于摩托车骑行者,很多人有着“飙车”“炸街”“鬼火少年”等不好的印象。事实上,随着时代进步,骑行文化也在不断发展。
宗申机车国内营销品牌经理王胜品认为,越来越多对骑行带着热爱与责任的摩友营造了更好的骑行环境,为社会带来了正能量,也为市场注入了活力。
2022年夏天,高温酷暑,重庆多地突发山火。苦于地势陡峭,运输救火设备和物资补给无法及时送达。这时,重庆摩友站了出来,在有关部门组织下,骑上摩托,背上背篓,穿梭在火海之间,彰显出重庆儿女的勇敢与担当。
摩托车与重庆城的故事,一直都在不停书写。
投稿邮箱:cqliaowang@vip.163.com